欢迎湖北循环经济网!今天是:

专家观点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观点  -  正文
史玉波:发展火电循环经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作者: 时间:2021年05月22日 22:21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180613143615.jpg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同志在火电厂循环经济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发展火电循环经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主旨报告,报告摘要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电力产业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化增长动能多重考验。在新的发展时期,火电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电厂负荷率低、发电小时数低、煤炭燃料价格波动难以预测、机组灵活性调节性要求高等,这些都为火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下,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就成了电力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安全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

党中央提出要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发电企业,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不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还要有较好的效率和效益,有可持续的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火电企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加快实现发展方向转变,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体系,促进电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纵观社会的发展历史,从中高压到高压亚临界再到超临界到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效率在不断提升,机组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指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火电厂平均效率只有34%,就算是超超临界技术,效率最高也不会超过45%。也就是说,还是有大部分的效率是由发电工艺的冷却需要损失了,这也是火电技术的特性决定的,在700度材料高温高压管道商业化运营之前,这就是天花板。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发电模式已经没有太多提升空间,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就成了突破传统火力发电模式的效率瓶颈,提升火电企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是发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电企业负荷率低,发电小时数低,机组需要频繁进行灵活性调节将会成为常态,煤炭燃料价格难以预测也造成了对发电企业的困扰,传统发电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步履艰难。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厂内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使发电和其他产业在能源和资源利用上有机融合、互为支撑,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还会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让企业产生高质量的发展新动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火电厂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型经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有序发展的产业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生态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发展作出贡献。建设天蓝地绿是亿万国人憧憬的中国梦,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国创造。现阶段,我国能源供给侧主要依靠化石能源,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化石燃料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高达70%以上,每年约有20亿吨煤用于发电,其中12亿吨并没有得到完全利用,同样造成近3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让发电与其他产业在能源和资源方面互为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减少碳排放,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资源和环境。

二、努力做好火电厂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

火电厂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篇大文章,也是系统工程,传统的火电厂我们只要把安全搞好,把效率提上去,把排放减下来就可以了,现在不行了,单纯的发电企业越来越缺乏竞争力,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格局下已处于劣势,这就要求火电企业应该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工夫、做文章。按目前我国火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热电联产。热电联产这是属于常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截至2017年全国各种热电联产装机已达到5.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的50%左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千万吨。热电联产是能源阶梯利用的有效方式,可将发电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以低品位热的方式收集利用,综合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热电联产机组的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大大高于我国现在冷凝式火电厂平均效率34%的水平。

二是发电与其他产业融合,构成循环经济。这方面的典型有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他们依托华润电力2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建设200万吨华润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20万吨华润雪花啤酒生产线项目,通过电厂、水泥厂和啤酒厂,以及附近的大理石开采加工产业,形成上下游关系、变废为宝的协同生产方式,构成循环经济链。电厂向啤酒厂供蒸汽成为热电联产;电厂回收利用啤酒厂废水处理复用;粉煤灰提供给水泥厂作水泥原料;电厂向水泥厂、啤酒厂直接供电。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节约标煤29万吨,节水78万吨,废水处理复用26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2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产生循环经济效益约1.94亿元。尤其是电厂利用当地大理石加工企业的废浆,替代石灰石粉用于脱硫,减少了对自然界石灰石山体的开采,保护了环境,也为电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年节约成本1120万元。华润贺州电厂对大理石废浆的再利用,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还解决了贺州市大理石支柱产业的发展瓶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火电厂内部广义回热的利用。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冯伟忠教授独创的广义回热技术,是循环经济理念在火电厂发电过程中的巧妙应用,广义回热包括可调试给水回热技术、送风回热技术、送粉回热技术等。广义回热是在传统的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通过气轮机的抽汽把能量调动给锅炉,不但用抽蒸汽加热给水,而且加热送风,加热煤粉,形成了广义回热技术。广义回热达到了机组安全高效和节能型低排放的多重效果,是外三创新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厂减排二氧化碳的方向。

四是耦合燃烧生物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固废。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对全市范围内的工业和市镇污泥采用高效融合发电技术,每年处理30万吨的污泥,是常熟市的“263专项行动”重点工程。电厂将干燥后的污泥与燃煤掺混后送入电厂6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焚烧,从而彻底实现了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这也是现阶段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式,具有处理速度快,减量化程度高,能源再利用等突出特点。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是电厂废弃物排放物综合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利用主要有:建材产品约占利用总量的45%左右,道路工程约占利用总量的20%,填铸材料约占利用材料的15%,农业约占总量的15%,主要用于改良土壤,提取矿物和提高附加值约占5%。还有烟气回收利用技术,生产化肥、藻类等。

六是煤炭多级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神雾集团公司就是在燃煤电厂前置粉煤快速热解技术,利用热解技术把煤炭里的部分油气资源提取出来,剩下来的半焦用于发电,使燃煤电厂副产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煤炭的多级高效利用。他们已在内蒙古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建设工程。

还有就是电储能的运用。大家知道这两年电储能发展很快,尤其在江苏,江苏现在的电储能总量比其他一些省加起来还要高。电储能可以有力推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弃风、弃光。在用户侧,可以结合一些园区发展储能,建设分布式能源。电储能还可以和火电企业联合起来参与调频调峰辅助服务,现在也有比较先进的第三方投资的商业模式,不须电厂投资,从辅助服务里所得到的补偿,由电厂和投资方合理地分享,这也是火电厂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既能解决电网的调频问题,又带动了产能的发展,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呼吁。

三、多方支持加快火电厂发展循环经济。

火力发电厂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发电企业自身的努力,也同样离不开政府、社会、环保部门、电网等多方面的支持。

一是希望电网公司积极配合,提供支持。火电厂发展循环经济既提高了热和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节约了输电资源,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和电网质量,电网部门应在电网建设和收取过网费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是生态部门应积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火电厂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费总量,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复用率,大大提高社会整体效率和效益,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生态部门对企业的减排,特别是对排放的有效利用,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是社会各界对火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要给予理解和支持。火电厂为城市消纳大量的垃圾、工业固废和城市污染物,本身就是在为社会承担责任,做出贡献,除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各界应当对相关项目的设置和运行给予理解和积极支持,不应人为设置障碍。

四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支持火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研究制定有利于火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产业政策;对火电厂循环经济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对关键技术组织认证和加快推广;帮助火电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能源综合效率的提高。

火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篇大文章,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和社会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电力人的聪明才智,做好做足循环经济的文章,为电力企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为加快实现能源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地址:中国•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E-mail:xhjj_hbut@126.com 版权所有: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循环经济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