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遂昌金矿是一家集采、选、冶炼为一体,日处理300吨原矿的省属国有黄金矿山企业。近年来,遂昌金矿始终坚持“生态立矿”的绿色发展指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发展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面治理 解决历史遗留据《浙江通志》《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篇》《遂昌县志》等文献记载,遂昌县治岭头矿区自初唐至民国一直有开采活动。上世纪50至70年代,龙游黄铁矿在此开采硫铁矿。“文革”后期,县办的遂昌硫酸磷肥厂和当地濂竹公社濂竹金矿也在该区域开采硫铁矿和金矿。历代开采形成的众多坑道和近百万方废石渣遍布矿区南部和北部山坡。坑道酸性重金属废水和含硫废石渣场经雨水淋漓、氧化、溶浸、水解产生的酸性废水直接流入下游水体。沿途沟谷全部呈黄色,鱼虾绝迹。
为了治理历史遗留污染,该矿近些年来开展了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主要包括酸性废渣治理、酸性重金属污水处理等。在废石治理过程中,共覆盖了废石190多万吨,面积达2.2万平方米。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灌注尾砂浆,中和渣来堵塞废石孔隙,用电石渣和尾砂的混合物覆盖堆场形成保护层,再覆土植被,从而达到废石与空气及水隔离的目的,大幅度减少废石酸性滤沥水量,降低滤沥水中的重金属浓度。
为彻底解决酸性污水问题,通过井下硫铁矿采空区采取封闭措施,对地表废石堆进行电石渣覆盖,并实施了清污分流等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系统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废水产生。酸性废水进入污水拦截库,利用电石渣进行综合处理,然后进入尾矿库进一步中和、沉淀、降解,达标排放。中和渣压滤工程实施后,对中和后的废水进行压滤处理,滤液澄清后进入尾矿库。金矿总排放口达标率提高5%。
清洁生产 美化矿区环境为了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遂昌金矿在配套建设氰化冶炼工程时,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含氰污水处理设施。经过持续探索、试验,多次改进处理工艺,含氰污水排放合格率一直稳定在100%。2003年8月全泥氰化工艺技改后,实现了工艺废水循环使用,每天含氰污水和铅锌选矿精矿水排放基本为零。
在生产中,遂昌金矿不断优化设计,新增废渣堆放有望实现零占地。目前每年产出的废石已供不应求,原有的废石存量还在不断减少,今后有望不新增占地。同时,减少了周边其他石料矿山的采掘量,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
一个矿山犹如一个“小社会”。遂昌金矿在积极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美化矿区环境,共投资300多万元对矿区的绿化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适宜的花草苗木栽种。如今,整个矿区绿化布局合理,可绿化面积的绿化率达99.9%以上,矿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走出矿区 谋求多元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次矿产资源危机的金矿人,深刻的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花园岭的现有矿产资源,遂昌金矿不仅不能继续发展壮大,反而会逐渐走向萧条没落。于是,凭借“开拓创新”的精神,遂昌金矿走上了一条边摸索边前行的多元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勇于挑战的金矿人先后在矿业开发、热电投资、建材、鱼竿、灰沙砖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但由于早期投资项目规模小、产品和规格单一、缺少竞争优势、缺乏管理经营等原因,都未达到投资和发展的目的。进入新世纪,遂昌金矿发展思路逐步向矿山、矿业、金银加工等熟悉领域转移,有进有退,汰弱扶强。
在商品房、标准厂房开发上探索前行,取得房地产开发四级资质,先后开发商品房、标准厂房8万多平方米;发展工业旅游,把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为无限的旅游资源;从单纯的黄金生产向金银深加工迈进,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科学的检测手段,研发了氰化亚金钾、金银饰品、金箔酒等产品,生产的氰化亚金钾作为镀金原料被应用于神舟飞船箭船分离接插件上,成为江浙一带最具规模的氰化亚金钾生产企业;建成两条现代化硅溶胶熔模铸造工艺和水玻璃铸造工艺流水线,形成年产1000吨高质量全硅溶胶工艺精密铸件和6000吨水玻璃工艺精密铸件的生产能力,生产的铸件产品被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处用于护栏底座,成为浙江省运用“精铸球铁工艺”生产高档铸件的行业领先企业;关注和跟踪连续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自主研发的“连续纤维及树脂合成专用模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产品深受国外客户的青睐。
转型升级 发展工业旅游早在2003年,遂昌金矿就开辟了一条废弃坑道和部分渣场、废弃厂区做试点,经过环境整治和景点建设,建成了科普教育基地,展示南宋时期的部分矿业遗址。到2005年,遂昌金矿取得了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把有限的矿产资源开发为无限的旅游资源,将矿山的千年矿业文明、采冶遗迹和生态资源进行整合,高标准开发打造以“探千年金窟谜,圆今昔淘金梦”为主题的矿山景区。
2007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验收通过,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揭碑开园,通过对丰富的矿业遗迹、独特的古代名人效应和良好的矿山生态环境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立体景观环线,以线串点,构成“一线、两带、四区”的景区布局。
短短几年间,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已经是全国第一个建成AAAA级旅游景区的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全国唯一一个被命名为“中国黄金之旅”的旅游景区,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矿山旅游的典范和长三角地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同时,景区还吸收了30多名矿山工人和当地农民120多人就业,并显着带动了周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已经是“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成为“挖不完”的金矿,矿山公园的游客接待量与经营指标也快速增长,2016年共接待游客2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100多万元。
遂昌金矿通过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与保护了历史悠久、独特的矿业遗迹,使矿业遗迹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另一方面使矿山资源危机得到缓解,并可长期持续经营,矿业遗迹将成为遂昌金矿闭坑后的接替资源。
遂昌金矿发展绿色矿业的实践,不仅大幅度减少了酸性污水排放量,彻底改善排放指标,消除了对下游18000亩农田和松阴溪、瓯江的污染威胁;同时发展工业旅游也为矿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矿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并将最终实现矿山闭坑的生态化,走出了一条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刘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