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湖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及《湖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面掌握全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受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委托,湖北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联合湖北省节能协会,于8月4日至8日组织调研组赴襄阳、十堰、荆门、宜昌四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协会秘书长王宇波教授带队,成员包括副秘书长刘见功、秘书处余帅均及湖北省节能协会会长冬光林,四地生态环境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座谈交流,共谋产业升级路径。
襄阳:聚焦循环经济 推动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8月4日,调研组首站抵达高新区固体废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实地考察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工业固废协同处置等项目。座谈会上,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详细汇报了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及技术转化成果,市经信局重点介绍了“工业绿动”计划下企业节能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的创新实践。王宇波秘书长对襄阳以政策引导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的做法给予肯定,建议进一步梳理产业短板,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冬光林会长指出,襄阳需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传统制造向绿色低碳转型,协会将协助对接省级平台,助力本地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

图1 调研组与襄阳市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

图2 调研组前往襄阳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现场调研
十堰:强化水资源利用 探索工业能效提升
8月5日,调研组实地考察十堰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重点调研污水处理回用、污泥资源化处置等项目,并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背景下,当地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地方部门结合实际提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因生态保护红线约束,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面临一定限制,但汽车拆解产业已形成区域集聚优势,同时正积极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等新兴领域,探索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盐卤资源高值化利用等特色路径。王宇波秘书长针对十堰实际提出建议:一方面需深化“政企协”联动机制,通过动态监测、政策宣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突破生态约束瓶颈;另一方面应严格遵循国家统计标准开展全口径企业排查,确保产业数据精准,为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同时,可依托汽车拆解产业基础,联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布局,打造区域资源循环利用特色标杆。

图3 调研组与十堰市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
荆门:技术对接促创新 磷石膏利用显成效
8月6日,调研组深入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调研磷石膏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案例,并举办“政企协技术对接会”。会上,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系统汇报了全市节能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包括前期摸底调查进展、重点企业培育成效及“十五五”期间拟推进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项目规划。冬光林会长总结指出,荆门产业定位清晰、数据扎实,建议聚焦环保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领域,打造区域性标杆企业。协会将整合资源,协助争取中央资金及税收优惠,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

图4 调研组与荆门市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
宜昌:布局新材料产业 共谋长江经济带发展
8月7日,调研组考察宜昌市新材料产业基地,探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与低碳建材创新模式。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汇报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项目”申报进展,强调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攻关推动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王宇波秘书长强调,宜昌需以示范项目为抓手,构建跨区域资源循环利用合作模式,协会将支持地方申报国家级试点,助力湖北争创全国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图5 调研组与宜昌市相关部门同志进行座谈
此次调研系统梳理了四地市产业基础与需求痛点,为湖北省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四地均表示,将深化部门协作,强化技术攻关与项目储备,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全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