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湖北循环经济网!今天是: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能源经济系学生记者参加“负排放技术怎样帮助中国实现碳中和”报告会

作者: 时间:2021年04月19日 11:32 点击量:

2021年3月17日晚10:00,我校能源经济系学生记者参加哈佛大学主办的线上专题报告会,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杨晴教授主持。

报告主题:负排放技术怎样帮助中国实现碳中和

汇报人: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杨晴

2021年3月17日晚10:00,我校能源经济系学生记者参加哈佛大学主办的线上专题报告会,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杨晴教授主持。

杨晴教授首先介绍到的负排放技术(Negative emissions technologies),是如今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一项重要技术。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根据最新发表的IPCC报告,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负排放技术的发展与利用。

负排放技术是通过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全球气温,在满足生产、生活能源需要的同时,不仅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能额外消耗一定的二氧化碳。能够实现碳捕捉的途径通常有生物的光合作用固碳和人工化学固碳两种,因此生物质能(BC)与碳捕捉和储存技术(CCS)是负排放技术中两大最关键技术。

如果将生物质能与CCS技术结合应用,即为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ECCS)。杨晴教授在报告中将生物质能技术(BC)与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BECCS)做了对比,认为生物质能技术比起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要更有经济效益,因为它无需使用价格高昂的碳捕获和储存设备;也能为环境带来更好效益,生物质能技术能够维持水土平衡,降低土壤一氧化二氮的释放量;其可操作范围也更加广泛。

杨晴教授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一项即将投入使用的新负排放技术——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BIPP)。此技术是在无氧或存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的条件下,将农作物秸秆、树枝、城镇生物质废弃物等生物质原料进行高温热解,最后生成生物质炭。在生物质热解炭化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封闭式的裂解炉,因此除了能够生成富碳的生物质炭和可燃气实现资源化利用以外,还能够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讲,生物质炭化工艺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化利用技术。

这一系列的研究考虑并权衡了科学技术,经济,环境三大因素,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确实能够促进降低碳排放,缓解有害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除此以外,还有如下的有利之处:

1. BIPP系统可以在无补贴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

2. BIPP系统可以将当地产生的农业生物智能最大化利用

3. 若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应用BIPP系统,可以预期的是,相较2005年,到2030年每单位GDP可降低2-61%的碳排放

4. 到2050年,BIPP系统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贡献率可达13%-31%

除杨晴教授主持的该会议外,今年我校能源经济系积极还组织学生参加多场名校举办的线上研讨会。扩大了学生学习科研知识的范围,同时也走出校外,打开眼界,迅速汲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科研内容。

地址:中国•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E-mail:xhjj_hbut@126.com 版权所有: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循环经济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