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湖北循环经济网!今天是:

实践案例
首页  -  实践案例  -  正文
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光无限”

作者: 时间:2021年05月20日 00:07 点击量:


“针对能源结构偏煤、偏重的实际,我们坚持把‘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发展水平,全面为能源结构降压减负。”山东省能源局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省续建和新建重点新能源项目125个、已投运项目86个,年内累计完成投资335.9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强势上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迸发澎湃新动能。

 

2020年,山东能源行业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陆上与海上并举,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聚焦光伏、风电、生物质、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等领域,投建了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夯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新能源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光伏发电全国第一。位于滨州沾化滨海镇的30万千瓦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项目,占地9431亩,总装机容量300兆瓦,总投资10亿元,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亿千瓦时,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渔光一体”项目,自2020年6月并网以来,累计发电2亿千瓦时,有效替代煤炭消费7.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3万吨。此外,莱州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1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新泰采煤塌陷地10万千瓦竞价光伏项目等11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均建成并网,加上各市户用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273万千瓦,同比增长40.4%,位居全国第一。

 

生物质发电全国第一。2020年,山东有13个项目成功纳入2020年生物质发电中央补贴项目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持续健康发展得到有力支撑。日照凯迪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一期、淄博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临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41个生物质项目均已建成并网,全省生物质发电总装机达到365万千瓦,同比增长24.6%,位居全国第一。

 

风电发展全国第五。近年来,山东有序推进国家财政补贴的风电项目和无补贴平价上网风电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国电投庆云100兆瓦风电场工程、华电德州陵城义渡口一期风电项目等77个项目建成投运,山东风电装机达到1795万千瓦,同比增长32.6%,位居全国第五。

 

抽水蓄能加速推进。2020年12月,泰安二期总投资101.86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成为我省去年开工的125个新能源重大项目中体量最大的一个。目前,山东已建成投产泰安抽水蓄能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核准在建沂蒙、文登、潍坊以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4座,全部建成后,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700万千瓦,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参与全省能源结构调优的重要力量。

 

核能、氢能以及储能发展势头正劲。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实现“双投”,现已累计发电420亿千瓦时。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入调试阶段,国核示范工程两台机组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570万千瓦。2020年11月,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投运,实现海阳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推动实施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潍柴氢燃料发动机及整车制造、东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一批重大产业和示范项目,建成全省第11座加氢站——淄博新区公交枢纽加氢站,超额完成2020年累计建成10座加氢站的工作目标,全省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达到6700公斤,可满足5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使用。目前,我省加氢站建设规模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二,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发展新模式,2020年9月底在济南莱芜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随后德州、泰安、滨州、烟台等市相继建成4个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2.3万千瓦,为全省乃至全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储能建设新模式开辟了新路径。

 

金牛一犇自奋蹄,砥砺前行开新局。2021年,山东力争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30%,全年新增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风电装机达到19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640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360万千瓦以上,抽水蓄能和水电装机达到108.1万千瓦。

 

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结合我省实际,科学谋划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和目标举措。加强上下联动,对上密切与国家规划衔接,积极上报重大基地和示范项目,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谋得先机;对下加强与各市、县(区)对接落实,通过资料收集、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筛选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要素保障实的重大支撑性项目,为“十四五”时期规划顺利落地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风光倍增发展。规划布局千万千瓦级中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建成投运首批海上风电试点示范项目,实现海上风电“零突破”;科学布局陆上风电,推进华润德州陵城风电二期、沃尔新源莱西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千万千瓦级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建成投运通威东营渔光一体化生态园区等项目;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建成新泰翟镇采煤塌陷地平价光伏等项目;支持利用厂房、商业建筑屋顶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断夯实可再生能源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有序增加核能供应。围绕打造千万千瓦级沿海核电基地,积极推进海阳、荣成等核电厂址开发,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建成并网,228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争取海阳核电二期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左右。

 

打造氢能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东岳集团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产业化项目等首批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启动推进第二批示范试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开展新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建成东营“渔光互补”光伏制氢项目。推动鲁氢经济带及周边地区新建加氢站8座,日供氢能力增加6000公斤。加快推动氢能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燃料氢气中痕量杂质、含硫化合物测定等5项地方标准。

 

纵深推进储能发展。在电源侧,重点推动莱州土山昊阳“光伏+储能”、国能蓬莱电厂热储能、华能黄台电厂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建设;在电网侧,加快推动沂蒙、文登、潍坊和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用户侧,重点推动煤炭领域“储能+”应急电源、电力需求响应等场景示范应用,建成1-2个示范工程。建立独立储能共享和储能优先参与调峰调度机制,新能源场站配置不低于10%储能设施,全省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20万千瓦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忆秋

 

地址:中国•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E-mail:xhjj_hbut@126.com 版权所有: 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循环经济协会